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全球今亮点!视频|你好,长江口二号: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的新挑战

11月25日,备受关注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正式入住位于杨浦滨江的“新家”,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长达数年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任务,才刚刚开始,要揭开这艘清代古船的诸多未解之谜,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奋力轮”,缓缓驶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一段新的旅程,正式开启。


(资料图)

这个新的“港湾”,是闲置了十多年的旧船坞,早在半年前,上海打捞局就开始对船坞进行了检测修缮。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副局长周东荣称:“船坞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它上面的止水带橡胶已经老化,我们现在把橡胶已全部更换成新的。”

与此同时,深入江水深处,为古船定制浇筑的水泥马鞍底座和奋力轮坐底的200个坞墩,也提前在船坞底部安放到位。

古船的保护方案同步启动,20多天后,“沉箱”上方就有一个度身定制的保护罩,盖住古船,让它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控温、保湿。与此同时,明年十月前还要在保护罩外面建造一个考古保护舱。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介绍:“古船要从原来的泥下的环境,适应在空气中的环境,实际上它要适应‘新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它的土壤环境、空气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调控,使它逐步变成一个稳定的环境。”

为了让这个保护舱更好地保护古船和考古发掘,设计方不断优化打磨方案。

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华建集团上海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表示:“这个船坞也是优秀历史建筑,我们是小心翼翼地利用这样一个可以承载水下考古的场所,同时要保持它重要的对我们上海造船业这个城市文化遗产。”

按照目前的建设方案,考古保护舱建在一号船坞内,占地面积约2280平方米,两侧不与船坞本体接触,底部垫高,减少对船坞地板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满足考古的专业、严苛的技术要求。此外,考古保护舱的临江一面将采用透明材质,形成绝佳的观景框,将内部考古工作动态展露出来。

上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院副总建筑师严何称:“希望能够在这里营造一个场景,就是说把历史上的这个船坞和我们现在这个考古工作以及更远古的这个沉船,能够把它结合在一起。”

当古船搬入新家,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全面的考古调查与科技保护已经陆续展开,这两天,来自北京大学的技术团队,正在对从长江口二号清理出水的重要瓷器进行数据采样。考古工作者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文物不同部位进行扫描,采集好的数据,实时汇总到电脑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无机材料考古实验室科研助理余甫倩说:“测它的成分,我们会回去跟数据库进行比对,来推测一下的产地。”

此外,长江口二号古船本身是一艘体量很大的清代木制帆船,整体打捞出水后,如何保护好船体,堪称世界级难题。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研究馆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馆) 副主任吴来明表示:“出水以后,到考古全部清理完成,这个周期会很长。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保湿的话,它很容易引起霉菌生长,那么这个也是世界难题。”

目前,上海正在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这将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可同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希望把这个博物馆打造成既有历史厚重感,又跟城市品位相匹配的非常适合老百姓去打卡、去学习的重要文化场所。”

未来,古船博物馆由上海博物馆负责筹建、运营,由此上博将形成“一馆三体”的格局,其中人民广场馆以临时特展为主,上博东馆以常设展为主,杨浦滨江的古船博物馆则聚焦考古主题,填补申城博物馆体系中的空白。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逸然 摄像:卢敏 张琦 丁家伟 徐晓 编辑:小真)

关键词 考古发掘 上海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