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月4日,上海发布《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该规范为上海市新冠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基础上重新编写,对新冠感染的临床分型、分级诊疗路径以及治疗要点等进行了明确,为医疗机构在具体病例分级管理和诊疗中提供参考指导。
例如,在新冠感染分级诊疗路径方面,方案明确,轻型或者普通型的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或就近就地治疗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力量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感染者以及部分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至区级医院。市级医院负责所在辖区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救治,并对区级医院加强技术指导。孕产妇、新生儿由各区指定医院收治。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由原就诊医院优先救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澍表示,此次发布分级诊疗方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向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倾斜,同时阻断轻症、高危人群向重症发展,优化重症患者救治流程。
陈澍表示,当前,三甲医院急诊病人流量非常高,危重症的救治资源比较紧张。从接诊情况来看,一种是普通型或一些发烧病人大量涌入三甲医院,占用了相当一部分可以用于危重症治疗的医疗资源。第二种是很多病人不去看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就在家里等待自己能够扛过去,待病程发展后再到基层医院,其实这时候已经错过了很好的抢救医治的机会,已经变得比较危重。所以,对于医患来说,分级诊疗制度非常重要,如果能执行得好,可能对战胜这次疫情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更加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针对部分市民认为基层医院经验不够的顾虑,陈澍表示,经过三年来与新冠病毒的斗争,现在和2020年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以前大家对新冠病毒不了解,如今医生对新冠病毒的特性、疾病发展的过程,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信心。当前,也有标准的治疗方案问世,经过普通的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完全有能力做好疾病的划分、危重程度的识别,对普通型患者的治疗完全没有问题,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此版诊治规范中还明确了临床基本治疗要点,也称作"四步简易治疗法",包括一般治疗、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和氧疗和呼吸支持。该治疗法是否对所有的新冠感染者都适用?
对此,陈澍表示,"四步简易治疗法"中,应用解热镇痛药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等一般疗法,市民通常可以自己掌握好,这四步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相应诊疗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比如,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对原本身体很健康、没有高危因素的年轻人、中年人来说,治疗的意义不大。
陈澍强调,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主要适用于高危人群或者脆弱人群,他们一旦感染上病毒容易发展成危重症甚至有死亡风险,这些人如果及时用上这类抗病毒药,可能会大大降低变成重症的风险。因此,在分级诊疗中,关键是基层医院要把这些高危人群识别出来,给他们早期的指导,越早用进展成重症的风险就越小,太晚使用,效果往往不佳。需要指出的是,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包括一些抑制炎症的激素类药物,事实上都有些副作用,或者和原来服用的药物有相互抑制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目前,上海全市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储备了抗病毒药物,将对重点人群感染者进行评估,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陈澍指出,我们现在强调要关口前移,除了医疗资源和药物下沉到社区外,基层还要加强对辖区内高危人群的排摸和梳理,主动发现问题并且及早干预、及早处置。而作为上级医院,则要通过专家派驻、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的业务和技术等支撑,同时协助症状加重的感染者及时转运,多管齐下,全力做到“早干预、防重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崔信淑 周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