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天天热点评!视频|两会我建议:如何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有爱无碍”


【资料图】

今天上午,《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提交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本届人大首部由全体代表审议、表决的地方立法。如何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有爱无碍”,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数据显示,在上海,有近600万老年人和近100万的残障人士,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来说,无障碍设施是出门刚需。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但在覆盖面上、功能上仍不够完善,往往让这个群体出门有所顾虑,影响着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质量。

唐旭是渐冻症患者,与轮椅相伴近20年,但日常出行路线基本固定在家和单位两点一线,因为,每次出门,要找到无障碍设施困难重重。他表示,每次出行像是一次冒险,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比如,在龙吴路龙漕路路口,只有天桥,没有无障碍过街通道。对于普通人来说,穿过天桥两分钟可以通过的路口,唐旭得绕到最近的田东路过马路,再从对面折返。一圈走下来,计时器显示耗费近12分钟。再比如,在轨交龙漕路站要找到无障碍电梯也要颇费周折。由于没有显著的无障碍通道标识,唐旭和其好友来回寻找了半天。

在唐旭看来,当前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上意识不够强烈,可能没法设身处地去想残障人士怎样能够更好使用这些设施,光靠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是没有办法完成整个系统改造。

通过调研,上海市政协委员庄峻斐也发现,虽然近年来各方非常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但在一些细微处还是做得不太够。像一些天桥造得比较早,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市区的老房子老建筑,目前在逐渐改进,有条件的也在安装无障碍电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需要积累经验并加以推广。对于无障碍设施标识不清问题,庄峻斐认为,除了夯实硬件基础,增加实物型的标识标牌,也应明确将无障碍信息交流纳入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她表示,残障人士当中也有年轻人,他们擅长用智能手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的引导也要同步跟上,比如专门打造无障碍信息平台,让不同的人群都能够很便捷地去找寻到无障碍设施。

既有的无障碍设施如何管理维护,也是目前无障碍设施使用的一大痛点。去年10月,12345市民热线与唐旭搭建的“小蜜蜂无障碍”小程序开启了这方面的探索。身边损坏的无障碍设施,可以通过随手拍上报问题,直达相关部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从当前数据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盲道毁坏被占、停车场里无障碍通道不通畅,以及商场里的无障碍卫生间标识不清等等。目前,热线通过一网通达工作平台,精准地匹配各类管理资源,把工单直达基层处置网点进行核查处理。

除了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20年上海人大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制定《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议案,提出应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1年3月上海市政府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2022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作为立法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从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社会共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委员们认为,除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之外,还要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庄峻斐表示,包括一网统管、随申办,其实都是由“毛细血管”组成,当前要尽快打通一个个“毛细血管”,就像停车有智能停车引导一样,要立足全局,全方位地组建并疏通各个“毛细血管”,这样才能让无障碍设施真正“有爱无碍”。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编辑:崔信淑 陈昱卉)

关键词 毛细血管 相关部门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