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正文

进口标签成“护身符” 进口零食折扣店猫腻几何?

上海静安市监部门28日进行的一项执法检查,曝光了进口零食折扣店的猫腻。

在位于石门二路、茂名北路上的几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内,货架上摆放着号称来自世界各国的进口食品,俄罗斯大列巴、北海道蛋糕、比利时松露巧克力等等,应有尽有。但市监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这些商户不同程度存在着中文标识不清、台帐混乱等情况,已当场要求商户自行整改。针对明明是国产商品、却在商品标签上诱导为进口商品的情况,上海市市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投诉举报,进行专项检查。


(相关资料图)

东方卫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不少零食店以进口和折扣为卖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大街小巷。这种小店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独立开店。不少店家一开始是以帮忙销售某个特定渠道的临期商品为主,也有店家直接从国内的进口食品批发商那里进货。另一种是加盟店,货品基本由公司统一派送,价格也由公司统一制定。但在这种模式下,店主通常需要支付数万元的加盟费,店铺的租金往往也不便宜。随着店铺越来越多,有店家坦言,只做进口商品,利润率并不很高。但如果贴着进口标签卖国产食品,就可以将利润率提高到30%以上。

不容否认,遍地开花的进口零食折扣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正如执法人员在检查中所发现的,确实有一些店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而给消费者挖坑。

最常见的,是在食品的保质期上做文章。一些店主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把从境外进口的临期甚至过期食品,故意加贴中文标签,来遮盖原本外文标注的到期时间,掩耳盗铃式地延长保质期,诱导消费者。还有一种情况是,售卖的食品为私自进口,未经合法检验检疫。这种情况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往往无法保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经海关部门检验检疫合格并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此外,不少人理所应当地认为进口食品,标签上也全是外文。但其实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其中应当包含品名、保质期、生产日期、原产国、进口商信息等内容。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指出,以上种种挖坑行为都已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商家公开售卖“水货”,还涉嫌违法,应当严肃追究其责任。建议从食品溯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强监管,替消费者把好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进口食品”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实际上是国产食品。第三类是包装上是以外文为主,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这其中,很多是粗制滥造的冒牌货。

朱丹蓬表示,从调查情况来看,市场上打着“进口食品”旗号的食品数量,远远超过了从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食品,其中不少通过所谓的进口零食折扣店进入千家万户。这既妨碍了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也加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并影响到了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进行食品溯源,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查处。不仅要查处生产企业,也要查处销售门店,只有进行全方位多维化的管控,才能杜绝贴着进口标签卖国产商品的现象。

朱丹蓬同时提醒,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避免买到假进口食品,一是别贪便宜,不要轻信特价、促销等噱头。二是尽量选择有正规代理商且包装上贴中文标签的品牌。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不能迷信进口食品一定是安全可靠的,购买时要仔细识别包装上营养成分表内的信息。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金梅 陈昱卉 阮丽)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