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要闻 > 正文

当前本市新冠和流感疫情形势如何?上海市卫健委主任回应

“2023上海民生访谈”正在进行。今天,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走进直播室,围绕上海医疗卫生重点工作和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解答,干货满满。

第二波新冠疫情会来吗?


(相关资料图)

上海有什么应对措施?

目前,上海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病毒感染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流感流行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后续存在出现下一波疫情的风险。

闻大翔说,本市坚持“遵循国家要求,立足上海实际”的总体思路,同时吸收采纳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制定了相应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方案,组织各区、各相关部门协同落实相关措施和要求。

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报告 市卫生健康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协同开展疫情监测工作,聚焦相关人群、苗子事件、病原学、血清学、环境,其他影响因素等六个维度开展监测措施,及时了解跟踪国内外疫情流行趋势。

进一步加强疫情分析研判 市、区分级对监测数据汇总分析,一旦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立即组织发挥专家组作用开展分析研判,一旦研判达到响应标准后,立即启动指挥体系,并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应对处置措施。

进一步加强应急应对准备 按照“平战结合、平急转换”原则,围绕“应对准备阶段、应对处置阶段、常态化防控阶段”三个阶段,针对不同流行强度,分类组织实施相应应对处置措施。

针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加强指导落实日常预防性措施。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及其苗子事件,“边调查、边控制、边报告”。

闻大翔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充分认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如前往室内人群密接场所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生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接种新冠疫苗仍有必要

去年年底已经经历了一次疫情高峰,很多人都感染了,接下来还有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吗?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疫苗对于防重症和死亡有明显作用。从国内外数据来看,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较好效果。本市有关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结论总体一致,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中,完成基础免疫者、加强免疫者,较未接种疫苗者的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显著下降。

相关研究显示,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产生的混合免疫力要强于单纯新冠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力。近期国家结合疫情形势、疫苗研发、免疫效果评估和人群免疫力等因素调整了新冠疫苗免疫策略。

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一定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闻大翔表示,希望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尤其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尽快完成相应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上海近期会有安排,可留意相关信息。

逐步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药物用药比例限制

针对市民关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问题,闻大翔表示,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外科手术,比如说清创缝合、切开引流等小手术。

逐步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用药比例的限制,促进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逐步衔接,方便居民在家门口配药。

本市将根据区域的人口特征、功能定位和居民需求,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一些必要的检查检验设备,目前,全市已有50家社区配置CT,占总量20%。

二三级医院的专家进一步下沉社区,发挥医联体间上下协同作用,让居民在社区也能获取二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今年,全市新增1-2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各区域性医疗中心预留10%专家号源,通过医联体优先分配给家庭医生,让社区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能够精准预约上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专家门诊号和住院床位。

120急救引入社会资源

加入应急人员储备

被百姓称为救命车的120,下一步如何增能,更好保障生命安全?闻大翔介绍,为解决人员不足的实际困难,本市加大了医疗急救人员招聘力度,今年已经参加或组织各类医学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和专业招聘面试等40场,涵盖了院前急救医生、通信调度员、急救员等多个岗位。

从2022年开始,委托上海健康医学院开展院前急救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定向培养工作,首批招录了20名本科生。

优化人员储备机制,与医学院校、交通运输服务公司等建立相关机制,引入社会资源加入应急人员储备,构建平急结合的院前急救人员储备队伍。

医疗急救中心已于2022年增配了100辆救护车,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根据计划继续合理配置更新救护车,提升负压救护车、高性能救护车配置比例。

今年,完成市医疗急救中心和郊区医疗急救中心50%急救车辆5G网络改造,80%急救车辆支持医保刷卡、移动支付等便捷方式,实现与全市80%具有急力的医院系统对接。

支持家庭生育养育

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来,不少家庭在“生不生”“生几个”之间纠结,卫生健康部门在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方面有何举措?闻大翔说,要加强宣传倡导,推动树立新型婚育观念,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深入推进“东南西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建设。实施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健康家庭-优生优育社区行”项目。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积极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加强不孕不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强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监管,规范提供不孕症综合治疗服务。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