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约4700亿元;截至今年1月,北斗时空智能服务的全球累计接入智能设备超过15亿台;北斗系统正赋能各行各业,各类创新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在上海,基于北斗系统的科技企业,也跑出了加速度。
半分钟不到,通过这台RTK激光测量仪,工程师张垚就测出了这个蓄水池的四角地标。而如果使用GPS测量,需要事后再进行计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现在这样可以实时获取的话,大大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激光可以照到平常测不到的地方,包括一些死角之类的,也可以更好地去测量到一些坐标。”司南导航测量事业部产品技术工程师张垚说。
如此精准测量的秘密,来自于设备内置的北斗模块。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一可应用于园林测绘、道路测量等场景的测量仪器,精准度也大大提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司南导航测量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明告诉记者:“原来最早的用GPS的时候,它的卫星大概只有10颗左右,可能只能在一些空旷场景下使用,后来因为有了北斗的加持,卫星颗数基本上能达到四、五十颗,这样在很多以前都没法想象、没法使用的场景上面,都可能能直接使用RTK了。”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升级,企业研制出了更高精度的技术模块,不但成功打破进口垄断,还远销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各种基于北斗导航的民间应用已经遍地开花,比如农业。青浦区的这家企业,致力于无人农机的研发,它们可以替代人力,完成平整、播种、插秧、收割等全作业环节。
记者了解到,这些无人农机都拥有一个“农业大脑”,只要计算好起点和终点,它就能在算法的控制下,进行自由运作,而后台有个方向盘也会不停转动,它一直在自动校正位置,来实现零误差。
公司负责人说,企业初创时期,“无人农机”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数据安全也没有保障。而随着北斗组网成功,公司抓住机会,研制出了自主可控的智能农机。“国产化智能农机装备,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的机会,北斗卫星发射以前,农业智能化装备还主要是在高校研究当中,产品也都是基于GPS的一些国外产品, 我们通过整合国内的供应链,和厂家共同研发,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国产替代。“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晓明说。
如今,该无人农机设备已在国内70多个农场落地。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产品部经理王铮表示:“我们基于后装市场,市面上主流的车型,我们都可以做适配,能极大程度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一些劳动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北斗已经在20多个行业领域实现应用。在上海,北斗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也不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结合,向新兴技术领域延伸,赋能产业发展。
上海市产业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产业推进处处长张珏良认为:“利用企业创新的一些优势,愿意去不断迭代一些新技术的 优势,来推动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产业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创新处处长也表示:“空间信息对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有很重要的支撑的意义,以重点的区域、重点的产业、重大项目为牵引,全力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北斗规模化应用进入关键期,北斗产业发展也迎来机遇期。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等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只有与其他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配套,做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不断保持技术的引领性和融合性,推动应用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记者:孙启萌
摄像:高原 夏祺
编辑:由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