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要闻 > 正文

你来我家我去你家 “交换式旅游”靠谱吗?


【资料图】

你来我家、我去你家,你愿意和陌生的网友来次“交换式旅游”吗?面对今年“五一”酒店价格猛涨,近来,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公开发帖征集愿意“交换旅游”的小伙伴。

所谓的“交换式旅游”,是指不同城市的两个陌生人,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双方免费提供自己的住处给对方。搜索社交平台可以发现,北京、重庆、武汉等多地网友都发布过“交换旅游”招募信息。

由于“交换式旅游”成本低廉,能节省旅行开支,有网友表示愿意尝试,但也有网友认为安全难以保障。游客沈女士就表示,“五一”去湖北游玩,会借住朋友家,此前对方来上海时也住过自己的家。朋友关系不算密切,但至少是认识的人,如果是完全不认识的人,互换住处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可控情况。

通过网络,满足各自需求,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交换式旅游”这种出游方式,倒也不难理解。但具体操作上,正如一些网友担心,其中的风险不应该大意。律师刘峰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首先,“交换式旅游”涉及财物安全问题。由于无法确认住进自己家里的是什么样的人,可能会出现物品盗窃、物品损坏等问题。其次是治安问题,在交换住处期间,如果发生火灾、坠楼、高空抛物等事件,责任划分上容易出现纠纷。在酒店和正规平台住宿时,必须进行身份证实名登记,但在交换旅游期间,人员流动很难得到有效监管。此外,交换住所时还可能面临个人隐私暴露的问题。让别人住进自己家,相当于向别人开放了隐私空间。对方会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如果复制了钥匙或是安装隐藏摄像头,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交换式旅游”,近段时间,在部分年轻人中还流行着一种“特种兵式旅游”。有上班族清晨6点前往天安门看升旗,一路打卡故宫、圆明园、雍和宫等知名景点,再坐上火车连夜返程,第二天继续上班;也有大学生,周五晚上出发,用一个双休日打卡四座城市,周一凌晨看完日出后赶回学校上课。而在“特种兵式旅游”当中,出于节省时间或节省成本等考虑,甚至出现过“夜宿海底捞”、“赖在宾馆大厅过夜”等情况。

“无论是哪种出游方式,都要量力而行、慎重而行。”刘峰表示,年轻人身体条件相对较好,也有求新求异的欲望,或想为未来生活增加一些社会体验,因此会去追求“特种兵式旅游”或“交互式旅游”,但一定要充分认知其中存在的风险。比如,“特种兵旅游”最好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旅程,以免身体受到伤害。在住宿方面,也不能为了省钱省事,采取冒险方式。再如,“交换式旅游”更要注意避免财物、隐私等风险。

刘峰表示,“交换式旅游”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即甲方先入住乙方家由后者接待,过段日子,乙方再入住甲方家。如果是第二段情况,还会出现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大了安全风险。比方说,对方可能是在逃犯、吸毒分子,或有暴力倾向。因此,如确有需要交换,就要特别仔细去核对对方身份信息等。如果对方声称是学生,也可以打电话到学校去核对,加强第三方信息认证。刘峰还建议,如果担心物品盗窃、损坏等问题,也可以预先拍照留存房屋内物品交付状态,在合同中加入相应条款明确赔偿金额,尽可能避免产生纠纷。

不同于酒店和民宿预定,目前,交换旅游的双方大多依靠社交平台进行联系,没有较为正式的专门交流平台。那么,在此过程中,平台与交换者的关系如何界定?一旦产生纠纷,如何界定责任?对此,刘峰表示,发布“交换旅游”信息,一种是网友个人自行发布;另外一种是平台参与,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法律关系。针对个人自行发布的“交换旅游”信息,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平台的责任,但平台可以增加此消息未经审核等风险提示,加强信息监管。如果是第二种,社交平台为了流量主动去撮合“交换”,一旦发生纠纷,责任就非常明确。根据《民法典》第1194条,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崔信淑 陈昱卉 阮丽)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