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都市里的烟火气,生煎小笼、烤串火锅,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总是最有发言权。这几年上海有多处夜间美食聚集地全新亮相,并成为了打卡热门地。作为夜间消费的重头戏,上海要如何打好"夜美食"这张牌?今天的点亮夜经济第四集,我们先去泗泾的美食街,看一看晚上有些什么好吃的。
天南地北、佰家千味,夜幕下的泗泾夜市里,满是涌动的人间烟火。
透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50元可以买上好一些。下班后独自来解馋,或是三两好友随意小聚,这里都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还有人从市区慕名而来。
(资料图片)
上海泗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辉告诉记者:"近两个星期测算下来,客流量平均下来大概一天在4万左右。"
几位从市区搬迁到泗泾不久的阿姨爷叔,在这里仿佛看到了早年间家门口美食街的盛景。 "想到我们以前在云南路美食街的味道出来了。"一位市民这样说。
鲜得来排骨年糕
在上海,"夜间觅食"不算个什么新鲜事,最老牌的美食街云南南路,上世纪40年代就声名鹊起,短短250米,汇聚了小绍兴三黄鸡、鲜得来排骨年糕等众多"中华老字号"。入夜后,小吃排档一溜排开,慕名而来的人们把马路挤得水泄不通。
曾经的黄河路
还有像黄河路、彭浦夜市、吴江路等,它们都曾共同绘就了"夜上海"里最有烟火气的一面,不过,它们中的大部分,由于早年相对低端粗放的经营模式,引发占道经营、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等种种问题,而被陆续关停或转型。
近年来,上海开始陆续明确规则,通过适度放开"外摆位",定时定点"有序设摊",采用小餐饮备案制管理摊位,越来越多的夜间美食集聚地官宣亮相。今年3月刚刚起步的中欧街,有着紧邻地铁站和居民区的基础优势,还加入了休闲和公益的元素,虽然远离市中心却依然赚足人气。
"基本上100家摊位,重复的品类不会超过10家,轻餐饮的话是20%,重餐饮60%,还有20%是文创,手工编织,这其中还有50%是爱心公益。"中欧夜市市招商策划运营李岑璐介绍道。
不过,也有像锦江乐园这样的老牌美食集聚地,当年曾靠着美食+游园一炮打响,时间久了以后,现在显得有些新意不足,吸引力不够。
在专家看来,以食为媒,可以串联起上海丰富的夜消费场景,但也需要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也许上海的某种夜间美食,要像淄博烧烤那样成为"流量级"网红,会有点难,这与城市的禀赋和文化密切相关,但上海的夜美食,相信可以让人体验到这座城市的海派与多元。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青年副研究员余伊琦认为:"每个城市的烟火气应该是千城千面,不尽相同的,我们可以根据上海的夜食和其他的环节 比如说夜购、夜游、夜秀去进行一个很好的协调搭配,去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上海的夜美食江湖,可谓卷出了新高度,以食为媒,如何让美食成为夜间消费的重要引擎,上海的夜间美食聚集地还有哪些文章可做?来听听《新闻透视》记者刘逸然的观察。
记者刘逸然
记者观察:
过去两周,从郊区到市中心,我们走访了大大小小7个夜间集市,可以说,上海的夜间美食经济是相当之"卷"。
既有像泗泾夜市 这样的市郊刚需型夜间美食集市,它们交通便利,食物种类丰富,价格美丽,能满足市郊上班族和周边居民晚餐、夜宵需求,主打一个"接地气";也有像安义夜巷、外滩枫径这样的,与其说是夜间集市不如说是夜间文化街区,那里除了有花式美食之外,更有丰富的社交活动、文化体验,能给都市人群带来舌尖和灵魂的双重"马杀鸡"。
有人说,夜间美食,其实是读懂城市的一张名片,比如从淄博烧烤,我们不仅能看到烤肉小饼配大葱的烟火气、仪式感,更有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文化底色。那么,从上海的花样夜间美食,你会读出什么呢?我想,也许是海派、多元,你很难找出哪个夜间美食集市,能代表上海,但是又忍不住都想去打打卡、尝尝鲜。这,也与上海的海派城市文化、和美食街所在的区域气质密不可分。
不可否认的是,夜间美食经济,往往也与环境、卫生等关键词脱不了干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上海取消了一些区域随意占路影响交通的路边摊集市,并在管理的细节上不断做着探索:泗泾以《外摆摊位临时经营公示卡》备案来规范化管理;大学路等则通过限时、限点,来尽可能减少对于周边的影响;上海的夜美食,一直在努力 通过政策制度创新和环保理念托底,通过"美食+"的跨界组合,让经典上海小吃、以及各地乃至国际风味,都能在上海的夜色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恰恰彰显了上海的海纳百川、开拓进取。
而随着夜间经济 精细化治理示范区等一系列探索性政策的不断落地、优化,相信 人们可以在上海的一个个夜间美食集聚区里,吃出来自魔都的海派味、时尚潮、摩登范儿。以上就是今天的记者观察。
夜上海的烟火气,不止于美食,越来越多的夜间美食聚集地,开启了"美食+"的模式,音乐、演艺、文创等等,让夜生活,有滋有味,越夜越美丽。
记者:戴晶磊 许馨元刘逸然
摄像:夏祺 张俊 孔权 张蔚
编辑:由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