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闵行率先在4家社区医院试点开出了“夜门诊”,半个月后,全区所有社区医院全覆盖。而嘉定区也在6月5日开始推出社区医院夜门诊,不过截至目前仅有一家医院试点。那么社区医院到底能够看哪些病,来看病的又是哪些人,就医体验又如何呢?
下午5点多,虹桥社区医院龙柏分中心的门诊依然开着,家里常用药断货的应阿姨,顺利配到了药。应阿姨告诉记者:“白天没空的时候,可以到晚上来看,要到9点结束。”
闵行区卫健委医政医管科科长杨建玲表示,医院可以“提供配药、健康咨询、包括一些外科换药、中医、理疗的服务”。
(相关资料图)
为了进一步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上班族和学生们的一些简单就医需求,最近闵行、嘉定等区在社区医院中开始陆续推出夜门诊服务。嘉定区先行试点的江桥社区医院以中医科为主要特色,推出当晚,李女士就带着孩子来做儿科推拿治疗脾胃虚弱。之前因为孩子要上学,疗程经常被耽搁。李女士说:“一般一周两次,原来夜门诊没有开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没办法保证推拿的持续性。”
不少上班族则在下班后,来这里做做针灸理疗。此前,白天一号难求的正骨推拿专病门诊也特意加了夜间号源。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治医师刘腾飞表示:“市级重点专病门诊,满足很多人居民的患者需求,千呼万唤始出来,夜门诊当中特意开展出来。”
不过记者也发现,几家夜门诊目前几乎都不用排队,就诊体验确实不错,但和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相比,也可以看出就诊人数确实比较少。院方介绍,社区里的“夜门诊”,能提供的诊疗服务还是相对有限。因此,一些有突发状况的患者,还是会选择直接去大医院看急诊。
闵行区卫健委医政医管科科长杨建玲坦言:“由于目前,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检验、放射等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紧缺,因此‘晚门诊’还没有开放检验检查的服务。”
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上海市卫健委就提出:以郊区为主、约四分之一的社区医院要提供工作日晚间门诊,满足“夜归人”的就诊需求。但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没有社区医院,主动去做这件事,因为要日常开设夜门诊,不只是需要医生护士轮流值班,而是要配备收费、挂号、医护到检验、药房等一系列工作人员,在人力和营运上,都压力不小。为了让“夜门诊”服务可持续,目前,闵行和嘉定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打破原先科室的界限,统一调度夜间工作人员等。“平均每个月1到2个值班,大家一起来分担,就是轮流来做这个事情。”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负责人俞丹说道。
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伟表示:“医院设置了一些激励措施,除了夜班费以外,我们还有一些考核、奖金等方面,向我们夜门诊的医护人员倾斜。”
记者观察:便民夜门诊为何就诊人数却不多?
记者潘窈窈
社区医院推出“夜门诊”,确实能为居民们提供些方便,不过,目前了解下来,已经行动起来的暂时还只有嘉定和闵行两个区。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就有部分社区医院开设过“夜门诊”,但因为就诊人数不多等原因,不久后又停了。而这次,我们也发现,看似非常便民的社区医院夜门诊,就诊人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闵行区的几家社区医院,每晚的就诊人数也就在10人到30人之间,基本都可以随到随看,而且多数仍旧是来配药的老人。
我们也跟一些患者进行了探讨,大部分人表示,还是会尽量选择白天就医,真的要晚上就诊的,一般都是发生了紧急情况。而社区医院的夜门诊中,很多检查项目还无法提供,患者自然会觉得,哪怕只是个头疼脑热的,还不如直接往大医院的急诊跑,以免误事。
另外,目前开出的社区医院夜门诊,基本主打“全科”和“中医”两个科室。而这两个科室的医生,大都是家庭医生,跟周边的患者,粘合度是很高的。采访中,我们碰上过一位晚饭后散步的爷叔,看到夜门诊还开着,就想来做中医理疗,结果,走进诊室一看,不是他平时熟悉的那位医生,就离开了。所以,“夜门诊”还不光是有医生值班就够了,还要想办法延续家庭医生的服务。比如,家庭医生是不是可以通过微信提前告知签约居民,自己哪天有夜门诊。而社区医院也可以提前在院内的显眼处或者是公众号等公开方式,发布夜门诊的值班医生排班,方便周围居民就医选择。
当然,对于社区医院来说,要常设夜门诊,压力肯定是不小。最低的配置,需要5位医护人员,还有药师、技师等等。如果人手不扩容,就意味着一线人员要多加很多的班。这就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更多财力、人力乃至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绩效激励、人才引进,来补上短板,让社区医院夜门诊能够为居民们提供更丰富的诊疗服务,也就能更好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居民们就医体验,将好事做得更好。
社区医院开设夜门诊的便民服务意识值得赞许,但同时也必须要对医护人员有所激励,需要上级部门合理协调安排好资源。希望社区医院夜门诊服务是可持续的,能用便捷、多样化的诊疗服务来留住一些家门口的患者,这也能够为二三级医院做好分流,同时留出宝贵的医疗资源。
记者:潘窈窈
特约记者:印沁沁
摄像:王毅
编辑:由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