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几年,印度对中国的种种提防、种种猜忌,还有种种的小动作。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记者在印度屡屡遭受不公正、歧视性待遇。继2016年3名新华社驻印度记者因签证续签困难而被迫回国后,近期又有多名中国媒体驻印记者签证续签申请被拒、遭印方强制限期离境。日前中印发生相互驱逐记者事件。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事件?而在印度独立的75周年纪念日上,莫迪头戴印度国旗色彩的三色缠头,慷慨激昂地发表了80分钟的演讲,并为印度何时成为发达国家定下了时间表。莫迪表示:“我们必须在未来25年内,在我们有生之年,把印度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印度“经济奇迹”背后藏着怎样的“定时炸弹”?印度的这个雄心如何实现?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林民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新华社新德里分社记者赵旭在做客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环球交叉点》时指出:
林民旺:但是看印度的领导人,很多的口号,中国看他的时候要淡定一点,因为他基本上不可能兑现。这个因为从莫迪之前的导师瓦杰帕伊2002年执政的时候就说,2020年印度要成为发达国家,可是2020年印度没成为发达国家。莫迪自己上台的时候,说2025年印度要成为5万亿的经济体,现在只差一年多了,一看完蛋,肯定实现不了,就赶紧说,2047年我们要成为发达国家。印度领导人因为选举政治的原因,实际上可以发现,他经常是夸大的,所以也不要太当回事。其实政治宣传的成分更多一点。
刘宗义:从这方面来讲,印度确实放弃了原来的不结盟政策,他现在主张是多向结盟,但是有一个核心目标的,这个核心目标在亚洲就是遏制中国,苏杰生以前就讲过,他说现在全球局势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量是因为中国。他们把中国作为所谓印度最大的威胁,我们从来没把印度作为威胁,但是印度把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威胁。
主持人:最近中印之间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包括中印驱逐记者的事件,这方面事件我也想先听一听在前方的新华社新德里记者赵旭的观察。
赵旭:在我观察来看,我觉得主要是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一个小的前提,就是印度坚持将边境问题与双边关系挂钩,同时又在谈判中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第二个就是大的前提,我认为是莫迪政府对华立场的全面转向。应该看到 莫迪在上任之初,采取的对华立场可以概括为“务实不友好”。虽然说当时印度对华不信任,并且与我们在说多边层面有利益冲突,但莫迪还是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其经济发展。之后虽然国际环境的愈发有利,印度开始有了更多图谋,希望借机打压,延缓我们的发展进程。所以在这两重背景下,围绕记者签证的事情,就成为了双方外交层面的主要角力点之一。虽然说现在驻印中国记者只剩我一个人,但对于像新华社在内的以及其他央媒记者来说,我们现在坚守在这里,就是同时要为宣传和外交两个大局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