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要闻 > 正文

美军遭无人机反杀是真是假?谈AI要考虑潜在危险


(资料图片)

这些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前段时间的ChatGPT4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更是引起了普通人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在8月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携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共同分享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华文明智慧。

人工智能未来会不会产生一些颠覆性的变革?

张教授提到之前看到有一个报道,是关于美国国防部的试验,说是一个人控制无人机打仗,然后他给无人机下了命令说你必须停止发射,结果无人机把这个指挥员给打死了,因为它通过它的大数据积累判断,它认为你的指令是错的,你的指令是不符合“我”的利益的,就把你打死了。但后来美国国防部说,这个不是真实的,是他们预设的一个情况,但他辟谣辟得很晚,所以人家觉得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

类似的这种情节我们或许在科幻电影里看到过,以往可能大家觉得这个事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像这种通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突然一下让人觉得这个隐忧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现在有不少科学家都已经提出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缓一缓。

孙教授认为,张教授举的例子其实专用人工智能就可以做到,而且相信它已经是现实,不是科幻电影了。比如说把物体识别能力再加上某些定位、再加上机器人有执行能力,所以孙教授觉得应该已经有危险。

所以,当我们讨论人工智能的时候,它的负面、潜在的,甚至还超出我们想象的也得要考虑起来。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