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要闻 > 正文

家庭医生“双签约”,让患者治疗更有的放矢

今年是 上海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第九年。据市卫健委最新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超过1000万人与“家庭医生”签约,首诊在社区,有病找家庭医生,也在慢慢成为部分社区居民的就医习惯,不过,不少一线的家庭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却也有一些困惑,他们遇上了什么问题呢?


(资料图片)

奉贤西渡街道的吴老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8月以来,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他明显感觉心跳加速、胸闷加重。

吴老伯向他签约的家庭医生求助,经心电图检查,发现吴老伯有明显的心律失常,初步诊断为房颤复发。医生从心电图上看:“节律是不整齐的,节律达到103次每分钟,超过了每分钟正常60到100次的心脏节律。”

房颤如果出现并发症,有可能引起脑栓塞或者肺栓塞,针对吴老伯的情况,家庭医生判断,必须要转诊上级医院心内科,但吴老伯却有些没方向。“现在看病专家号是挺难挂的,我自己找去的话,就像无头苍蝇一样的。”吴老伯说道。

那么吴老伯的家庭医生是否能够帮他转诊挂号呢?从2016年起,为打通上级医院与社区医院间的便捷转诊,上海推出了“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试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后,可以再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一家区级和一家市级医院就诊。

不过,在实际的转诊操作中,不少家庭医生发现:一方面,尽管知名专家的20%号源向社区医院下沉,但依然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二、三级医院大专科分得很细,而最基层的家庭医生其实并不掌握各家医院各位医师的情况,很难切中患者需求、做到精准转诊。

奉贤区西渡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张继学坦言:“有的居民上级医院签的是奉贤中心医院,有的居民签的是五院的专家,我作为家庭医生的话,可能对我们区内的专家比较了解,但区外的专家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

针对这些痛点,中山医院在全市率先试点了“家庭医生双签约”,在普陀、奉贤等四个区开展,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社区医院再与中山医院签约。

也就是说,吴老伯签约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而家庭医生则签约了中山医院的专家团队,这样,专家团队可以对需要转诊的疑难病例进行甄别诊断,哪家医院哪个科室有最合适的专家,并提供更专业的转诊建议,比如多病共患的情况下该先看哪个亚专科、或者是不是要看多学科联合门诊。“双签约对我们家庭医生去指导病人,去转诊更加有的放矢地了解专家的情况。”张继学说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教授祝墡珠坦言:“老百姓凭什么把健康交给我们?那必定是我们基层的全科医生要提升,诊断治疗和我们三级医院同质化。”

通过这一机制,吴老伯的家庭医生,顺利为他对接上了中山医院擅长治疗房颤的专家,现场操作完成了挂号。昨天,吴老伯已经看完了专家,准备接受新的治疗方案。“通过绿色通道,房颤专家帮我预约好而且三天就给我答复了,这是原先不可想象的,对我的病情、各个方面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吴老伯说道。

据了解,这一双签约的试点,目前也已在其他大学附属医院、专科联盟等开始推行,希望能解决目前家庭医生工作中面临的困惑,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贯的分级诊疗服务,签约的专家组还能为基层社区提供培训和临床指导,帮助家庭医生提升诊疗水平。

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潘志刚表示:“其他几家大学也都在做类似的工作,未来大家知道‘双签约’是怎么回事、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怎么操作可落地,这样的话我相信随着大家都动起来,基层老百姓就比较幸福了。”

去年,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推动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疗服务向全科叠加适宜专科医疗服务拓展,并要求二、三级医院联合提供拓展服务。上海的“双签约”探索正是响应了国家相关要求,强化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综合性。期待更多好试点好举措,能够不断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更好守护广大市民的健康。

记者:周文韵 王琦(实习)

摄像:吴佳亮

编辑:由由酱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