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眼下正是羽绒服热卖的时节,商场内各式各样的羽绒服,怎么挑才保暖?一位顾客表示,“蓬松得越厚,质量就越好,我买羽绒服就是这样”。其实,不用靠手感,一张小小的吊牌,也能辨别这是不是一件合格的羽绒服。
据了解,新国标实施后,新上市的羽绒服标牌均将“含绒量”修改为了“绒子含量”。“绒子”指的是鹅、鸭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形似蒲公英,较为蓬松柔软。而绒丝的形状则是一根一根的,不仅保暖性能差,还有钻绒的可能。因此,新国标剔除了绒丝含量,并规定服装成品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
嘉定区消保委副秘书长赵建国介绍,“以前的羽绒服含绒量包含了绒丝和绒子,很多商家把一些绒丝加得比较多,其实绒丝是不保暖的,保暖的主要是绒子。充绒量越高,保暖性越好,相对来说品质也就越高。另外,也可以看看蓬松度,如果有蓬松度指标,我们可以看看一般超过800以上属于是高品质的羽绒服。”
此外,因为羽绒的颜色并不影响保暖性能,新国标中,对羽绒种类的标注也不再区分灰绒和白绒,只需区分为鸭绒和鹅绒即可。而相同绒子含量的羽绒,鹅绒价格通常是鸭绒价格的1.8倍。
在金山区漕泾镇,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在售羽绒服开展了随机检查,发现部分羽绒服的吊牌上虽然显示的是2021新国标,但依旧标注的是“含绒量”,而非“绒子含量”。此外,还有一些羽绒服甚至存在执行标准代号弄虚作假的现象。执法人员提醒,目前,正处于新旧标准交替状态,在质监部门未明确不允许销售前,旧标准产品仍允许销售,但新产品应符合新标准,消费者在选购时,可查看吊牌上的标识加以辨别。
(实习编辑:陈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