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是第45个植树节,各地都以实际行动为生态建设增绿添彩。绿色,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三年点题"降碳",特别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特别指出要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绿色化水平。
过去五年,在推进节能降碳上,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升至25%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在产业结构上,我国正在构建有利于减碳的产业布局,同时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在绿色制造方面,我国正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国家层面已累计建成绿色工厂超过2700家,绿色工业园区超过220个。
小到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大到工业生产金属冶炼,今年两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聚焦不同问题,传递出一个重要的解题思路:让发展方式"绿"起来,需要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各领域各环节同频共振。比如,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就建议,要通过政策引导,建立绿色环保塑料的循环再利用标准和认证体系;全国人大代表苏荣欢则建议,完善互联网产业商品包装标准,减少过度包装,正确引导群众从源头控制快递、商品包装对垃圾源头减量等。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开市,首批囊括了电力行业的2100多家企业,这个年轻的交易所旨在通过碳排放配额的交易机制,鼓励电厂更新改造,提升发电效能。在上海,一座40岁的老电厂改造完成后,每年将减少约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市场中的价值高达280万元。
在农业农村领域,节能减碳的空间也十分巨大。粮食大省黑龙江,正加速推进农业绿色转型,通过"秸秆还田",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让黑土地重新"肥"了起来。如今,黑龙江全省的农业机械化率已达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70%,居全国领先水平。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些都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相信随着观念意识的增强、机制体制的逐渐完善,绿色发展定能不断谱写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