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要闻 > 正文

通讯!82岁著名诗人冯亦同逝世,曾六写《和平宣言》


【资料图】

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2023年4月9日下午《和平宣言》作者、著名诗人冯亦同在南京去世,享年82岁。

冯亦同1941年出生于扬州宝应县柳堡,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后成为作家、诗人。

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馆。冯亦同来纪念馆参观,在纪念馆“万人坑”遗址前看到一座母亲塑像。他有感而发,写下了《母亲与墙》:“伤心的母亲 / 变成了石头 / 再也不缩回她 / 已经伸出的手 / 四十年了 / 她还在寻觅自己的孩子 / 向过路每一个行人呼救 ……”这首诗在当年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此后,冯亦同陆续创作了《江东门的沉思》(1997年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60周年祭而作)、《江东门的钟声》(2014年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作)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2002年,已经60岁开外的冯亦同受邀创作《南京和平宣言》。此后,他又于2003年~2005年,以及2007年先后创作了四版《南京和平宣言》。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已经72岁的冯亦同,再次受到有关方面约稿,请他写四百字之内的《和平宣言》。

这一次,冯亦同用诗歌来表达他的心情。他几乎一气呵成,写下400字《和平宣言》初稿,分“忆城史 记国殇”“思教训 图振兴”“祈和平 创未来”三个篇章。后经过五次修改,最终定稿240字《和平宣言》。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77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集体朗诵《和平宣言》。朗诵《和平宣言》成为此后每年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环节。

冯亦同生前曾说,“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饱经苦难,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2014年后,冯亦同每年都坚持看国家公祭仪式的直播,看孩子们朗诵《和平宣言》。他说,“希望年轻人,把《和平宣言》作为钟声传递下去,作为火炬传递下去,做有肝胆的人!青春年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公祭仪式现场,跟纪念馆一起,跟南京一起,跟祖国一起,面对全世界,发出和平之声,这是每个热血青年义不容辞的。”

一路走好!

(编辑:周杰)

关键词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