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要闻 > 正文

姓名有生僻字,享受公共服务会遇“卡”?

前不久,云南永胜县一个偏远山村的nià姓村民,在更换二代身份证时,因为电脑系统中无法输入,全村集体改姓鸭,引发众人热议。而最近,不少上海市民也反映称,因为姓名中有生僻字,让他们在办理各类证件遇到了困难,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

今年就读博士二年级的黄䶮(yǎn) ,因名字里有个生僻字,办社保卡时费劲周折。“去线下的社保中心办卡,他们跟我说,系统里认不了你这个字,没法办 ,我就回去打12345,一次打到社保,一次打到医保,打了很多电话,最后终于找到能帮我解决这个办卡问题的人。”小黄无奈地说。

最后,社保中心更新了字库,小黄才终于办出了实体社保卡,但没想到在申领电子社保卡环节又“卡”住了。即使小黄输入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却仍显示身份验证失败。


(资料图)

记者跟随小黄前往医保服务窗口了解情况。原来,在社保卡系统中,“䶮”字对应两个编码,而身份证办理系统和社保卡系统编码不一致,导致无法匹配身份。那么通过人工修改,可以让小黄的身份信息和社保信息匹配吗?工作人员的回复是“不行”。“医保系统不是由我们这边完善的,是国家医保平台没有这个生僻字的字库。不仅仅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诉求,但是这都得等国家医保平台系统更新完成后才可以实现,都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不仅是电子医保卡开通不了,小黄在外地开户的银行卡,也开通不了网上银行。

被名字里的生僻字困扰的还有刘女士,她的名字里有下面这个字(的确是很生僻,小编试了很多方法,实在打不出),念yíng。

只因为税务系统没有收录上面这个生僻字,她在办理个人所得税退税时困难重重。“国库退税失败,我需要到税务局做一个现场的异名退税,更改一张银行卡,从去年六月份一直到去年8月26号,才整个完成这个操作,而且当中我去了至少有三次。”

最近,当刘女士准备购买沪惠保时,又卡在了匹配身份这一步。刘女士也一度过想更名,但这又涉及曾用名是生僻字的死循环,麻烦会更多,最后值得作罢。

数据显示,我国有6000万人的姓名中含有生僻字。公安部的数据库收录的生僻字有3万多个,但交通、民政、社保、医院、银行等重要机构和行业并没有专用字库,无法共享这些生僻字信息。同时,全国对生僻字的输入处理没有统一标准,有的以拼音代替、有的以同音字代替,各机构和行业之间彼此的处理标准也互不通用,这就导致信息匹配困难,给群众办事带来很多不便。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曾数次提案,希望为姓名含有生僻字的公民消除数字鸿沟。在他看来,信息化时代,更应通过制度设计,尽快将生僻字纳入统一数据库。“比如上海,一年大概600万的成本已经能解决大部分人的生僻字问题。但是从全国层面来讲,我上海解决了,依然不能解决这些人的跨地区的异地办理,更多是一个制度层面的协调问题。”

据了解,今年8月1日起,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新国标增加录入了1.7万多个生僻汉字。此外,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机构也正升级、更新服务系统。

对此,邵志清委员认为,新国标新增录入后,仍不能覆盖所有生僻汉字,建议线下办理通道还是要保留手写认证服务,别让少数没有入库的生僻字,成为部分群众获得公共服务的拦路虎。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魏克鹏 摄像:王毅 包钢 编辑:由由酱)

关键词

热门资讯